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为了论证这个道理,老子进行了哲学的思辨:许多辐条集中到车毂,有了毂中间的空洞,才有车的作用;揉捏陶泥作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虚,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所给人的便利,完全靠着“无”起作用。
就是说,无比有更加重要。不仅客观世界的情况如此,人的行为也如此。人的“无为”比“有为”更有用,更能给人带来益处。一味地争强好胜,刀兵相见,横征暴敛,“有为”过盛,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当然,老子贬“有为”扬“无为”的做法,并非完全正确。就社会生活而言,积极奋斗、努力争取、勇敢拼搏、坚持不懈的行为,其价值和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就此而言,老子的思想不尽合理。但应该看到,人生的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当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人们不仅需要慷慨陈词,而且需要沉默不语;既需要穷追猛打,也需要退步自守,既应该争,也应该让,如此等等,一句话,有为是必要的,无为也是必要的。就此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什么时候有为,什么时候无为呢?无为和有为的选择取决于主客或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行为以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时,应该有为。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是。无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人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到,便可由无为转为有为,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屈伸之术。
为此,我们提醒那些想建功立业的人,在人生大道的某一个点上:只有退几步,方能大踏步前进!
善于等待机会的到来
在很多情况下,实力并不与地位和发展构成纯粹的正比关系,这时就需要有效地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藏起来,等待机会,即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是以一种低调的方式,或是对敌人委婉和顺但不因循,或是隐蔽藏匿毫不显露,或是欺骗敌人使自己不受损失。用这些方式保存自己,以待反抗的时机。
明代奸相严嵩父子专权,罪大恶极,当朝官员纷纷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行。因严嵩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所以一时不但无法制止他们的恶行,反而使正派势力受到多次的打击。如杨继盛、沈炼等人,都被迫害致死。徐阶就在严嵩炙手可热的时候,进入了内阁,他“肩随嵩者且十年”,从不敢与严嵩平起平坐,只是追随在他的后边谨慎从事。同时他在嘉靖皇帝斋醮所用的青瓷上格外用心制作,以此亲近皇帝,讨其欢心。一方面防备严嵩对自己下手,另一方面伺机“倒严”。
嘉靖四十年,明世宗所居住的永寿宫发生了火灾,只得徙居别殿。徐阶劝帝重修永寿宫,第二年改名万寿宫。相比之下,皇帝对劝他居住南城的严嵩,已有几分不悦。而这时徐阶又指使道士蓝道行借着扶乩来昭示严嵩的奸行。嘉靖皇帝素来迷信方术,宠幸道士,听了道士所言,不免心动。
徐阶见此情况,认为时机趋于成熟,他就暗中支持御史邹应龙上疏弹劾严嵩父子的不法之事。虽是如此,徐阶仍旧把自己的“倒严”之心藏得很严。因为他深知,严嵩并不是好对付的,只有把自己的意图深深掩藏起来,才可能进一步取得严嵩的信任,从而更有机会扳倒严嵩。所以,等到邹应龙的奏疏呈给皇上之后,徐阶又特地到严嵩府中去拜谒严嵩,对他讲了许多安慰的话。严嵩听了以后,很是高兴,顿首拜谢徐阶,并且让严世蕃把全家妻儿老小都带到徐阶面前,托付给他。徐阶一回家,他的儿子就暗示他说:“您平时被严嵩父子侮辱到极点,现在正是报仇雪耻的时候。”徐阶假意斥责他说:“我不是因为严家就不会有今天,亏负良心与他作对,别人会怎么看我?”严嵩派亲信之人侦探徐阶的心意,见他说的话和以前是一样的,很是放心。此时皇上把严嵩罢免回乡,严嵩去后,徐阶仍是“书问不绝”。
回到家乡江西宜春的严嵩,并没有吸取教训,稍加收敛,而他的儿子严世蕃被充军到广东,却也只在那里待了两个月,就悄悄逃回了原籍。在家乡,父子二人继续为恶不悛。袁川府推官郭谏臣因公事到严府去,严府恶仆正监督千余名工匠在修建。他们不但戏弄郭谏臣,而且还用瓦块投掷他。郭谏臣一怒之下,就上疏给巡江御史林润,揭发严府强暴侵占的罪行,告发他们聚众谋反。林润马上驰疏奏报朝廷。皇上立即下令将严世蕃等逮至京师。
到了这个时候,严世蕃还对前途毫不在乎,他说:“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他聚集其党私下谋划,认为在自己的罪行中,行贿已经是无法掩盖的事实,但那不是皇上所深恶的方面,而“聚众以通倭”的罪名大,必须设法删除。还补充填写杨继盛、沈炼之狱的事,这样既可激怒皇上,又可得到赦免。谋划好了以后,他又让他的党徒到处去宣扬。于是主持审理案件的刑部尚书黄光异、左都御史张永明、大理寺卿张守直听信了传言,草拟了这一内容的疏稿,准备进呈给皇帝。
他们先将此疏稿带给徐阶过目。徐阶对一切都已心中有数,但是故作不知,问三人:“疏稿在哪里?”三人马上呈给徐阶看。徐阶看后,将他们带到内室,屏去左右,对他们说:“你们认为严公子是该死,还是该活呢?这个案子是想判他死罪呢,还是想判他生还呢?”三人说:“写上杨、沈之案正是要判他的死罪。”而这时的徐阶却言:“别自有说。”于是讲出如果这样写,他们正是中了严世蕃之计。三人这才猛然醒悟。可是对于奏疏究竟如何写才能置严世蕃于死地,仍没有主意。他们一再请徐阶出主意修改。这时只见胸有成竹的徐阶马上从袖中取出了一份早已写好的疏稿,说:“拟议久矣。”三人一见,喜出望外。
于是一份置严世蕃于死地的奏疏,就这样在徐府产生了,疏中历数了严世蕃的种种滔天大罪,特别突出了他的“潜谋叛逆”。揣摩透了皇上心理的徐阶知道,仅此一点,就足以治严世蕃以死罪。
果然不出他所料,上疏以后,皇上震怒,令三法司核实后奏闻。徐阶急忙带着圣旨出宫来,三法司官员齐集在宫门外候旨。徐阶只简略地问了他们几句话,就回家去草拟奏疏。在奏疏中他极力上言事已属实。就这样,严世蕃终于罪有应得地被判斩首,严嵩被黜为民,严府被抄,人心大快。后来严嵩老病而死。
徐阶不愧是官场之争的老手,他的韬晦功夫非常到家。难怪严世蕃在狱中说:“先取徐阶首,当无今日事。”徐阶终于使恶贯满盈的严氏父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以卵击石无异于自取灭亡,若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便可制胜。看来徐阶是深谙此理的。通过筹谋妙算,迷惑、麻痹敌人,然后再置其于死地,这才能算是机智做事之人。在徐阶与严嵩的较量中,徐阶一直是实力较弱的一方,所以他选择了退让、隐忍,让自己的目的藏而不露,然后伺机而动。正因为徐阶藏得深、藏得妙,所以严嵩并没有机会与徐阶发生直接的争斗。倘若直面交锋,也许徐阶就不会有胜算了。这也是徐阶的聪明之处。
退步原来是向前
有一首形容农夫插秧的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有的人为了功名富贵,不顾一切地向前争取。有时前面是险坑,跌下去会粉身碎骨;有时前面是一道墙,撞上去会鼻青脸肿。如果这时候懂得以退为进,转个弯、绕个路,就会发现世界还有其他更宽广的空间。
退却是为了警势前进,让步是为了进步,之所以能够这样,因为主动退让,一可以缓解矛盾对立双方的攻势压力,二可以为自己赢得时间,积蓄能量,此外,还可以赢得外界的支持。然后,你可选择有利环境和时机,乘势而行。
在军事斗争上,进攻太急有可能激起敌人的疯狂反扑,而有意让敌方逃走,也可以达到削减他们兵势的目的。紧紧地跟在逃敌之后,不要逼近他们,等到他们累得没有气力,斗志逐渐磨灭,战斗力削弱的时候,一举将其全歼,这样就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欲擒故纵,其意是为了捉住敌人,事先要放纵敌人。这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计谋。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蜀国建立之后,便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10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降服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附近,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诱敌出战,将孟获诱入伏击圈内,使之兵败被擒。可是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蜀军,诸葛亮则笑而不答。
孟获回营后,将所有的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趁敌不备,在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渡成功,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土,激起了将士的反抗,于是,将士们相约起义,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气,就再次把他释放。以后孟获又用了许多计谋,但都被诸葛亮一一识破,孟获又四次被擒,但都被释放了。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了孟获的藤甲兵,孟获第七次被擒。孟获终于感动了,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了,诸葛亮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全力举兵北伐。
诸葛亮在第一次诱擒孟获后,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了,此时如果乘胜追击,便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的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只有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才能使南方真正稳定。如若不然,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不会停止侵扰,蜀国的后方就难以安定。因此,诸葛亮才一次次不辞劳苦地擒拿孟获,又轻易将他放掉,因为他要获得的不只是一个西南夷酋长孟获,而是整个蜀国后方的安定。
“欲擒故纵”需要等得、忍得,输得起,绝不为小利小惠而斤斤计较。“故纵”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即所谓的放长线钓大鱼。这条长线必须要有韧性,而且还要收发于心,以等时机成熟,将大鱼钓起。
退步原来是向前(2)
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在现实生活中也常为人所用。当你请求别人帮忙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大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待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
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泽1966年作了一个相关实验。研究的第一步,是先到各家各户向主妇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她们支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并在一份呼吁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研究的第二步,两周以后,由原来那两个大学生重新找到这些主妇,问能否在她们的前院竖一块不太美观的告示牌,上写“谨慎驾驶”。结果表明,先前在请愿书上签过名的大部分(55%以上)都同意竖告示牌,而没有签过名的主妇,只有不足17%的人接受了这一要求。
引擎利用后退的力量,反而引发更大的动能;空气越经压缩,反而更具爆破的威力;军人作战,有时候要迂回绕道,转弯前进,才能胜利;很多时候,我们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必须低头匍匐前进,才能成功。
古代的先贤圣杰,从官场利禄之中退居后方,是为了再待机缘;有些能人异土隐居山林,是为了等待圣明仁君。有的人非常重视“韬光养晦”,有的人等待“应世机缘”,有德饱学之士都懂得“进步哪有退步高”的道理。
退让的尽头是放弃。一般人在退让面前还可以显示自己的从容大度,一旦面临着放弃,就会显得异常的艰难。成功人士的经验却在告诉世人:要想进退自如,就要在必要时勇于放弃。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只要是有必要,智慧通达者就会放弃一般人难以放弃的东西,譬如利益、面子、权力,乃至爱情、自由等等。
有所选择就要有所放弃。其实放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它不过是一种最大程度的退让,是对一种选择的弃权而已。在生活中,我们每作出一个选择的同时,就已经不自觉地放弃了其他的选择。何况,一时的放弃只是为了日后更多的进取,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放弃是一种明智,一种宽容,一种豁达。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整个人生从此暗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更多地选择,是选择一个新的进取的开始。
生活是一种艺术,我们一定要善于进退,不要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为自己的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这是一种处世的智慧:退让就是进取,放弃也是选择。
《明史》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方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
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重生潜入梦南宋不咳嗽完本作品,和本书人物也有相关,可以一起看。书友订阅群137118014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 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 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
简介宇宙杀神渡劫陨落,重生为地球上的废材少爷,身边还有个貌美如花的未婚妻,这一世,注定不平凡他无心世俗,却成为地下世界的王者他医术无双,让无数人千...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