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菜根谭语录】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炼矣。
【释义】生长在富豪权贵之家的人,他们的欲望像猛火一样强烈,他们的权势像烈焰一样灼人。如果不时时给他们一些清醒的观念加以调和的话,即使这些欲望和权势的火焰不会焚烧他人,也终将他们自己灼伤。
在这个有着太多诱惑、太多欲望、太多竞争的人生路上,忧郁、彷徨、无奈相伴相随。谁不想生活舒适,事业有成,最好是票子、房子、车子一个都不能少,可为之奋斗的手段必须是合法的。如果这能称之为欲望的话,想必每个人心中多少总有一点。
显然,人的欲望是很难去满足的。当一个人得到他的欲望时,他会以一种更加复杂的心理去编织更大的欲望,然后再继续追求,永无休止。人总是不断塑造自己的梦想,因为有了欲望才有追求。但当欲望成了一种无法企及的梦想之后就容易消极、沉沦,导致思想的堕落。其实欲望就像一张渔网,小一点,每次都会有所收获。如果大到无边际,不小心把自己拖入水中都未可知。
释尊说过:痛苦的原因不外乎源于自私贪婪的欲求,以及事物无法与我们的精力和环境的改变相配合。
没有比释尊更透彻地体验到人类的痛苦了。让我们深入去了解释尊的一生,以及他如何参透人世痛苦的原因与解决之道。
释尊未出家前贵为一个王子,拥有富丽堂皇、终身备受呵护的宫廷生活,他不愁苦,只有安逸和奢华,终日有美丽的女仆服侍,官中乐师、诱人的舞者忙于取悦他,拥有任何一个正常人所能享受的极限,但他身为王子,生活仍感到空虚。
有一天,世尊到宫外游玩时,看到四种景象,或许这对其他人而言不过是普通的现象罢了,但却带给他很大的冲击——他分别遇到一个老人、一位病人、一个死人及一个化缘的僧侣。他对这四种现象印象深刻,因为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的景象,他悟出生命原是由苦难堆砌而成的。前三种景象提醒他老年、病痛及最终的死亡是人世间不可避免的宿命,他也不例外。
但是僧侣的出现,让他重新唤起希望,给予他灵感和勇气来放弃王位及世间所有的享乐,去寻找真理,以拯救在痛苦深渊中的生灵。
一天晚上,释尊决定放弃物质享受,去探索宇宙间人类生存意义的解答。他悄然离开皇宫,身上只穿著一件单袍,整整六年之久,他四处飘泊,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及在哪儿歇脚。他没有同伴,除了路人施舍的食物之外,没吃过一顿正餐,像乞丐般,他手持破碗进食。过惯了奢华生活的他,在第一眼看到穷人施舍他的粗劣杂菜时,差点忍不住甩掉,但他忍受一切——粗食、炽阳、豪雨及在湿冷的森林中渡夜——赤足跋山涉水,为真理不断地访求老师。
最后,终于让他在菩提树下悟出真理。在此过程中,他分享贫苦大众的人生经验,领悟到贪欲不只来自于奢华的生活,更来自藉苦行磨练心智以获得智慧和自由的迷思,他差点死于刻苦的自我磨练,但事实证明苦行对悟道并无丝毫助益,他也曾试著与最好的老师学习,但却得不到他想要的解答,最后他体验出必须靠自己去寻求真理,他放弃对自我折磨并采取“中庸之道”,避开极度的奢华或自我虐待。本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藉自制的工夫而成为万世景仰的释尊。
人类的敌人是私心,所有罪恶缘此而生。人总是渴求快乐与财富,以为快乐是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这种想法在物质主义的社会更为风行,当无害的欲求带来某种程度的快乐时,不应该以为感官的满足是最大享受,或是快乐的唯一泉源。抱持这种想法的人所过的生活是空虚缥缈的,如同追逐彩虹式的生活,显然不切实际。
有些事物带给人快乐,不想让它轻易溜走;有些事物则给人痛苦,令人避之唯恐不及。除非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及厌恶感,否则,祸端总是接踵而至。欲望和反感彼此牵连,一会儿行为是反感所驱使,一会儿又是欲望所致。
当饥饿或口渴时,我们会感到不适,因此,欲望使人想平息这不适感,可以说我们所有的欲望皆起源于此,由于不适感或空虚感的趋使,然后便开始去寻找自认为可以抑制痛苦的妙方。倘若没找著,空虚与不适便持续下去;倘若找到了,欲望或饥饿得到满足后,过一会儿便消失不复存在,当期待的快乐消失后,我们会感到遭受欺骗与失望,因为结果永远无法与期待相符。新的欲望于焉产生,而尘世的生活便建立在不断追寻欲望的满足中。
有人花一辈子的时间搜集物质的东西,却永远不满足,反而身陷于无穷的欲望中,寻求不著自己要的东西就失望不已。但即使好不容易寻获所需,也一样无法欢欣,因为所寻觅的物品不如想像中的美好,他们的欲望与期待无法圆满达成,获得的事物也感到不满意,总以为“草是邻家的绿”,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快乐的。拥有愈多,欲望就愈大。有人说,人的需求如食物、房屋及衣服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却常常满足不了人的欲望。
很多人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事实上,钱在现代社会为求生活舒适或许有用,但终至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反而更制造出问题来,所以,我们该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当我们了解事物真正的内涵,而减低对感官的需求时,便会自平凡与知足中得到心灵的平静。
因此,所有心灵上的痛苦皆是来自于肉体渴望逸乐。我们时常伪装自己,不以真实面貌示人,渴望拥有自己所缺乏的东西或摒弃不想要的物品。因此无庸置疑的,无法让人享受真正快乐的罪魁祸首就是欲望。
恐惧,是由于我们想要避免不愉快的经验;贪婪,是因为我们想要拥有;嫉妒,是希望他人不要拥有我们所缺乏的事物;悲伤,是盼望重获人或物,这些负面的情绪皆是由于欲望造成的,并束缚我们,所以,唯一的办法只有摆脱肇因的欲望了。也许不易做到,但也非天方夜谭,克服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平静与满足。
释尊曾说过:“天上人间的喜乐比不上欲求消失的欢愉。”
遗憾使一个人负担沉重,
而快乐是把担子卸下来;
当人把担子除却后,
将不会再成为他人的负担。
痛苦是生存所付的代价,而痛苦的产生是因欲求而来。为了满足欲望,我们会做出一些事情,而种下因果的种子,在今生或来世,我们的行为会带来回报,换句话说,自私的欲望会在轮回中显现出来。由于我们以往的行为掺杂其他因素,才呈现今日所经历的快乐或悲伤。
无论如何,一个只具有凡心的人总会遭受太多身心的悲苦。少壮时想让日子填满欢笑,但尚未尝到,即早已迈入老年,临老时,虽苦恼身体无法享受快乐,但心灵对欲望的追求仍不减年轻时代,这些人的欲望随著年岁而增长,愈老欲望愈强烈,当然痛苦也就相对愈大了。
不能控制欲望归因于一个人的骄傲。在骄矜的外表下,人时常作恶多端而无法认清事实,我们应该避免在保有健康拥有美好生活的年轻时期,坚持骄傲。有些人看不清自己,傲视群伦,过于自满,记住,有此高傲的想法,是极度危险的,因为骄傲是失败的前身。
书中又云:“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是的,人生就像用铁器击石所发出的短暂火光一闪即逝,假如在这种短暂的时光中去争名夺利究竟有多少时间?人类在宇宙中所占的空间就像蜗牛触角那么小,假如在这狭小地方去争强斗胜究竟有多大世界呢?
人处于世间,如果从宇宙和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会深感人之渺小,生命之短暂,以此而论,斗胜争强,求名夺利意义何在?如此就会生活得更好吗?苏东坡说:"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连,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天大的事,几十年过后再看,都是一个笑话,都已付于笑谈之中。
一念私贪让人万劫不复
【菜根谭语录】人只一念之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释义】人只要有一丝贪图私利的念头,那么就会由刚直变为柔弱,由聪明变为昏庸,由慈善变为残忍,由高洁变为污浊,这样就损坏了他一生的品格。所以古人将没有贪念作为修身的宝贵品质,就是为了超越这个物欲的时代。
一名叫信重的武士慕白隐禅师之名而来求教:“难道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真的有天堂地狱吗?”
白隐禅师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提问,却反问他的职业,当听到他的回答后,白隐禅师以不屑的语气说道:“武士?你是武士?哪家主人会请你当保镖?看你的面孔气色,活脱脱就是一个乞丐。哦,你还佩着一把剑,你的剑一定是钝到连我的脑袋也砍不了的!”
武士都把荣誉与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因此,受到了奚落而马上怒不可遏的信重,马上就伸手拔剑。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医者无不活命,剑出血洒长空。从来没想到,学习这么多年治病救人的同时,竟然也将传说中剑仙传承给修炼了,原本以为只是故事的一切,却在自己身上逐渐发生...
苏恒重生平行世界,却发现这是大明650年,崇祯大帝是人类第一位灾变境强者,只身渡星宇,单手灭星球,无数高中大学,教导的是人体修炼进化学说,精英大学生飞天遁...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