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自幼喜欢写写画画,不知劳苦,全因心到笔到,率性而为,不求广为示人,毫无负担。此书篇目当初在个人微信公众号连载多年,表达个人读《红楼梦》的感受,督促自己完成夙愿,不营销,不推广,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而已。
辛丑年,三两友人切磋,鼓励我结集出版,于是“凡心偶炽”,酝酿付梓之事。要把示诸君自然不能马虎,不能出现逻辑不自洽、指鹿为马的谬误,于是伏案增删校订,陡然增添许多烦恼。但正是这后期的编辑校订,让我更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了《红楼梦》,理解了作者曹雪芹的伟大。只有用心用情经历全生命周期的创作,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中饱含着多少痴情!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就有“红迷”,每一代有每一代的解读方式,本书是我的解读方式。
身为“红迷”极为幸运,得以窥见文学殿堂最闪耀的明珠,让人产生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欣喜。“红迷”也是易结缘的群体,不论身处何时何地皆能对话。我们共同感慨: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和故事?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作者和作品?叹为观止,妙不可言。正是因为有周汝昌、王蒙、王昆仑、鲁迅、张爱玲、刘心武、蒋勋等专家倾情一生的研究,以及无数“红迷”孜孜不倦的探索,才让更多的人走进红楼、喜欢红楼,我愿将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各美其美的研究称为“功德”。
创作是艰苦的,也是心无杂念的,但付梓之际,我还抱有些许功利之心———希望我的书也能有此功德。
《红楼梦》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多位演员走入红楼故事后难以自拔,命运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令人慨叹。深读《红楼梦》的人何尝不是如此?除了受到《红楼梦》价值观层面的影响外,现实生活也让我“无处不红楼”:看到公园树荫下无人问津的棋盘,会令我想起宝玉“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的咏叹;看到友人新奇的茶具,会令我想起妙玉大摆茶盏的孤傲、乖僻与参悟不透;看到孩子们放出满天的风筝,会令我想起大观园中姐妹们放风筝的青春活泼;酒场饭局的熙熙攘攘,会令我想起史湘云“拇战”的洒脱可爱;看到与命运抗争的各种新闻,又时常令我想起黛玉的洁身自好与孤寂无依,以及探春的奋起、晴雯的果敢、小红的隐忍……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诸多红楼名家和红友的研究成果启发了我,让我常怀感恩之心。清代改琦、王墀、孙温等画坛红迷先贤所绘、所刻《红楼梦》精美人物图片,为此书提供了鲜活、灵动、栩栩如生的插图素材。在此书的创作及出版过程中,我国著名红学家贺信民教授以及我的母校武汉大学文学院张家彦教授诲人不倦、倾情指导并作序推荐;太白文艺出版社蔡晶晶、赵甲思等编辑老师在审校、出版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家乡的文坛名家程小成老师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我的岳父曾欣先生自始至终给予关怀和指导;几位好友黄磊、张国航、王卫平长期给予关心鼓励。在此一并致谢。
因精力和才智不够,我写完此书,仍觉散落的珠子没有收集齐整,没有更好地展现《红楼梦》之美及其可贵,留下许多缺憾。还因近年看了许多版本的《红楼梦》原著,囫囵吞枣之下看串了、看杂了也是有的,许多援引已经记不清具体版本。好在创作此书初衷也不是深钻学术,仅开辟方便法门而已。至于因才疏学浅导致出现的种种纰漏、谬误,还恳请广大读者朋友多多批评指正,以便后期修订完善。
王同心
壬寅春于西安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 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 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重生潜入梦南宋不咳嗽完本作品,和本书人物也有相关,可以一起看。书友订阅群137118014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