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另外,歌词中也多采用衬字和衬句,如“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个灯”,其中“的那个”、“哟”均为衬字。而在“小姐姐拿一把鸳鸯扇,将身坐在玉石栏杆,一对对蝴蛛儿瞧牡丹,蝴蛛来瞧牡丹”中“蝴蛛来瞧牡丹”为衬句。
借物比人,托物言情,在众多的陕北民歌中,以描写爱情的歌曲最为多见。
粗犷豪放的陕北民歌也不乏柔美。《走西口》中送郎走西口的妹子千叮咛,万嘱咐:
“万不要交朋友,交下朋友多,怕你受折磨,有钱的他是朋友,没钱的两眼儿瞅,唯有那小妹我,天长又地久”。
字字句句见真情,歌词朴素自然,意味深长。歌词口语化,也是陕北民歌的一个特点。
陕北民歌运用地方方言,不仅唱起来亲切感人,而且节奏明快,气韵通畅。
3。陕北民歌流传于榆林、延安的山坡、沟洼、田野、村落,是世世代代的陕北地方劳动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陕北民歌的历史可追源到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调,并与古来有之的春节“闹红火”的习俗紧密关联,如绥德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乐舞百戏和秧歌的内容,可见当时陕北歌舞已经盛行,民歌必然随之滥觞。
民歌是最简便的艺术形式,它随着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陕北的历史以及民俗活动而诞生,并流传至今。如《脚夫调》的曲调只有三个音,是较为原始的反映陕北人民劳动生活的信天游山歌。再如《调兵曲》反映了清代顺治五六年间,满清政府镇压回民起义的史实。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依照自己的生活与习俗,在耕地、赶脚、放牧、喝酒、过节、盖房、祝寿、婚丧嫁娶、庙会等生活场景里,触物生情,即兴编唱出来的,逐步形成了高亢、豪放、粗犷、悠扬的风格,寄口头传唱而流行,靠集体编创而繁盛,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
陕北地区是中国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陕北民歌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民歌”的范畴。
一是语言文化价值:陕北民歌艺术就是陕北语言的艺术,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陕北民歌,长期以来积淀了大量的古老而又原始的、地域广泛的、原汁原味的陕北方言。为研究陕北地方语言提供了许多活生生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历史文化价值:陕北民歌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记录了陕北民间的人、事、物、情,陕北民歌的发展、演变历史,就是陕北社会生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陕北民歌对陕北革命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领袖人物、重大事件和历史活动在陕北民歌中都有不同形式的反映。
三是民俗文化价值:陕北民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资料和资讯,蕴含着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过程的许多文化价值。如《过年歌》、《十二节令歌》、《冬日九九歌》、《结婚喜歌》、《丧事歌》、《陪灵歌》、《夯歌》、《牧羊歌》等。
四是山川风物认识价值:陕北民歌记录了群芳争艳、琳琅满目的陕北山川草木,乡土风物。这应归功于“比兴”手法在陕北民歌中的普遍运用。人们在唱民歌的时候,日之所及,神之所思,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可信手牛拈来,唱入歌中,如“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端格挣挣白杨冒得高”、“大红公鸡墙头上卧”、“荞面圪坨羊腥汤”、“热格腾腾米酒摆上桌”等。
4。陕北民歌的种类陕北民歌按演唱内容、形式和体裁大致可分为号子、信天游和小调。
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歌,通常是在集体劳动时歌唱。陕北的号子主要有黄河船T号子和打夯、打硪号子等。黄河从青海发源,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至陕北府谷县沿晋陕大峡谷奔流而下,船工多往返于晋陕两岸,靠摆渡和短途运输为生。最着名的黄河船工号子是《黄河船夫曲》。
信天游是陕北地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比较开放,音区较高,音乐跨度较大,下句比较收拢,旋律曲折下行,表现出叙事性的特点。信天游的曲调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音调高亢开放、节奏比较自由的山歌类型,一种是音调平和舒展、节奏匀称规整、结构较严谨的小调类型。
小调也称小曲,结构形式比较规整,曲调比较委婉流畅,具有曲折、细腻的表现特点。陕北小调可分为一般小调、丝弦小调、秧歌小调、风俗小调和吟唱调。小调是经过民间艺人艺术加工的一种城市民歌,它的范围包罗极广,结构较完整,是陕北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一种类型。
5。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东临西晋,南抵铜川,西接宁夏、甘肃,北至内蒙,这里自古战争频繁,以至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长年累月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地貌。陕北人在这样生存环境下却养成了乐观豪迈、勤劳勇敢、老实淳朴的性格,陕北民歌就是这样一种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厚重纯朴的情感碰撞的产物,是陕北人民生活的反映,是这一地区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是千千万万劳动群众集体创作的一部生活的史诗,也是一部争取自由、追求幸福的心灵的呐喊。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频繁往来的交汇地,战乱不断,人口流动性很大,到了元代,才逐渐稳定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陕北民歌又具有西北区域多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痕迹,同时也改变着这个地区的民族心理特征以及文化艺术审美形式。自古以来,陕北就是民族融合的地区,缘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风格粗犷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陕北人是汉族人,但因为民族的杂居,人种血缘的不断融合重组与其它汉族人相比,陕北人已不是纯粹的汉族人。血脉的融合带来了人种的优势,同时也沉淀着相关民族的心理特征和表达方式,比如:陕北人能歌善舞的天性创造了《对花》、《大秧歌》、《跑旱船》等边歌边舞的
在历史上,陕北、河套地区一直是中原政权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掠地区,直到宋时这里还主要被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轮番控制,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艰难并存。
蒙元政权失败以后,华夏民族基本实现了一统。明朝时期,政府多次组织从晋西、晋中、晋南以及南方人口密集地区向陕北移民,由于移民中以晋人居多,便使陕北形成了以晋语系为基础的语言。晋语系以强大阵势占领了陕北高原,同时也带来了以晋文化为主的中原文化。当然,原着居民的语言也大量留存,如延川县的村名有:车古里、龙尔则、兔古里等,尽显北方少数民族语调。陕北方言中有:“达”——父亲、“克青马察”——干脆利索,均应为原着居民语言。被占领民族的语言顽强的遗留在原来的土地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6。陕北民歌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调悠扬,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感真挚,表达深刻,内容广泛。
首先,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是由于它产生于陕北这个特定的地理和文化环境中。陕北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势高原,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但是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善于歌唱。因此,陕北民歌的歌词和曲调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和社会风貌。
其次,陕北民歌的曲调悠扬,旋律优美。陕北民歌的曲调大都采用五声羽调式或商调式,旋律跌宕起伏,悠扬动听。例如,《走西口》这首歌曲,以其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情款款的歌词,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歌声一起,“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那种无奈、忧伤、凄婉之情便油然而生,使人仿佛看到一对热恋中的情侣难舍难分的动人场景。
再者,陕北民歌的节奏明快。其节奏大都明快有力,活泼跳跃,这与陕北人民豪爽开朗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如《跑旱船》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有力,气氛热烈欢快,生动地表现了春节期间农村里跑旱船的热闹场景。
此外,陕北民歌的情感真挚,表达深刻。这不仅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曲调中。例如,《兰花花》这首歌曲,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歌声中充满了对兰花花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控诉。
最后,陕北民歌的内容广泛。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爱情、婚姻、劳动、生活、历史、传说等等。这些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陕北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喜欢肤施梦记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肤施梦记
重生潜入梦南宋不咳嗽完本作品,和本书人物也有相关,可以一起看。书友订阅群137118014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