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蔡次长和翁司令都是和日军交过手的,也知道国内军队的状况。坦白说,全面战争一旦开始,那将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前所未有的灾难!”赵振中斟酌着说道,“当年南方北伐时,日军曾在济南制造过惨案,屠杀济南民众万余人。若举国烽烟,恐怕中华大地会处处如当年的济南那般。甚至可能更甚!”
济南惨案的情景,李济深等人是听过的,现在听赵振中以此来形容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情形,均各心中一沉。
“至于平津,宋哲元不顾日军大举增兵的事实,至今尚在与日本谈判不说,还主动撤离卢沟桥、北平一带防务。真个打起来,肯定是兵败如山倒,估计日军只用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占领平津!”赵振中深深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平津得手后,日军肯定会沿铁路线向西、向南推进,以图占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而届时,日军很可能在上海一带开辟第二个战场,以谋求沿长江向内地省份推进。若日军图谋得逞,那最终除了西南、西北之外,大半个中国都将沦落日军之手!”
“局势竟会恶劣至此?!”李济深不敢置信,皱眉问道。
兰芳众人也悚然动容。大半个中国沦陷,那日军的势焰势必会进一步嚣张,而失去了大半国土以及相应人力、物力的中国,其抵抗力量势必会大打折扣。其后的中国又会支撑到什么时候?难道中华真个要就此灭亡吗?
“当年长城抗战,日军大致是5万左右兵力,南京当局调集了30万左右的中国军队,可结果却是我们丢了热河,签署了塘沽协定。若日军出动3、4十万兵力入侵华北,其结果又会如何?”周明远接口问道,“当年九?一八之后,日军在东北战事尚未平息时,就发动上海事变。蔡次长、翁司令都是和日军交过手的,应该能对结果有所判断。再说,依老蒋的脾性,若非形势恶劣,他是不会说昨天那番话的。”
到16日的时候,日本已经调动10万陆军开赴中国华北。而在17日东京举行的“五相会议”上,日本近卫内阁又议决动员40万日军奔赴中国。
北宁线上每天都奔驰着开往关内的军列,将满载的日军运往关内。从海道送来的大批日军也由塘沽口紧急登陆,而热河省的日军也经古北口开至北平近郊。
空军方面,日本除了集结在天津东局子飞机场的飞机以外,还在塘沽附近修筑了空军基地,每天派飞机在北平上空和平汉路沿线侦察。
而日陆军参谋本部则制定了《关于华北用兵时的对华战争指导纲要》,规定战争初期“以惩罚并击溃29军”,完全占领华北为目的。再与老蒋的中央军作战,“通过全面战争求得对华问题的彻底解决”。要求日军速战速决,“防止蒋政权西遁,迫其投降”。扩大战争的方法,则由日本“天津驻军在当地递交最后通牒,开始作战行动”。
但就在日军大举增兵的情况下,宋哲元却视而不见,仍在与日军谈判!不过,宋哲元魔怔了,老蒋却并未糊涂。根据眼下日本自关外大举增兵华北,特别是从日本本土增兵华北的事实中,老蒋清楚的判明:“芦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就此,老蒋在7月17日于庐山发表了那篇在后世有名的讲话:“……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投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便只有拚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抗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蔡廷锴、翁照垣昨天在山南通过林成楼、陈致远等人已经了解了老蒋庐山谈话的内容,知道国内形势应该会比较险恶,却也没料到竟到了如此地步。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相互看看,蔡、翁二人却都是长叹一声。
“若日军真个调集40万大军入侵,凭现在华北和凇沪一带的兵力和部署,很难挡得住日军。”蔡廷锴怅然叹道。
“赵主席,人民军能消灭入侵苏军,又在山南取得了对英作战胜利,难道也无助于中、日战局改变?”翁照垣却不甘心,希望能得到让自己宽心的答复。
“人民军的训练、装备确实比国内部队要好,也确实有同日军一拼之力。但就现在来说,我们整体上人口不多,兵力不足,又要防备苏联和英国人的反复,还有南京方面的窥测,也无法全力和日军作战。”赵振中有些无奈,“而且,在日军打到我们防区周围之前,估计南京当局治下没有哪个省肯让我军进入其中。”
李、蔡、翁都在国内部队呆过,清楚国内那些地方实力派看重地盘又排外的秉性,知道赵振中说的是事实,当下也是一阵无言。
“在战争前期,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顶住日军压力不后退,甚至可能在局部打出反击。但在头两年里,我们主要是进一步积蓄力量,为将来的战略反击作战进行准备。”赵振中解释道,“诸位在山南应该已见到了,那边遭受疫情之后,至今和废墟差不了多少。而西北这边一切才刚刚起步。我们需要时间。”
“如果我们复国军和贵军协同作战呢?情况是不是会好点?”李济深探问道。
“这不管是对贵军还是我军来说,都不合适。”赵振中摇头说道,“诸位确实和国内渊源不浅,贵我双方关系又一直融洽,但兰芳现在毕竟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且与南京当局又未建交。在这种情势下,若兰芳复国军进入国内参战,南京当局可能会宣布你们是入侵,而我们西北就成了‘里通外国’。这只会使国内局势变得更恶劣。而且,也会提前引发日军对兰芳的关注,这不利于兰芳正在进行的各项建设。”
李济深是明白老蒋的执拗脾性的。当初二次北伐后,对于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意见纷争,老蒋为了巩固自身所谓“正统”,不惜以武力手段来解决内部问题,先后掀起了蒋桂、蒋冯,以及中原大战。现在西北前后两次收复失地,占据大义且赢得了民意,加上实力强劲,这才令南京无可奈何。但若西北同陈炯明、李济深这一干“叛逆”联合上了,哪怕是为了对日作战且于国于民有利,可只要是威胁到老蒋的地位,他也决不会放过攻讦并借以扩大事端的机会。
“若是复国军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呢?”端坐着的陈其尤插话道,“就象现在西班牙内战中那样。”
蔡廷锴、翁照垣都是眼睛一亮,而李济深更是拍案赞道:“定思这个主意好!”
“贵军想回国抗日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我还是不赞成贵军现在回国参战。”见李济深等人面有疑惑,赵振中又接着说道,“一是贵军适应热带环境作战后,再回国内参战,很多人在适应上会出问题,也不利于贵军战力的发挥;二是兰芳的人口总数和军队数量,决定了贵军在国内无法承受太大损失,否则会对兰芳的国防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三是兰芳很可能在几年后也要面对来自日军的攻击,现在贵军更应该加紧备战而不是贸然参战。”
若非知道赵振中和兰芳关系不潜,此番又确实是在为兰芳考虑,李济深等人简直要怀疑他连番推拒兰芳复国军回国参战、削减抗日力量的居心了。
“可是,如果我们兰芳坐视国内战事不理的话,恐怕会人心涣散的。”陈厥福苦笑道,“不说原本来自美洲、南洋等地的华侨心系故国,就是我们正接手的华美产业中那些来自内地的工人,也决不会无视家乡父老被日军侵凌。若我们政府不处理好参战与否的问题,现在一千多万人口究竟还会有多少归心的可就不好说了。”
若兰芳是由三代之后的华侨复国,那对大陆故国的感情会淡漠一些,可陈炯明所领导复国的华人中有一多半是来自大陆的灾民,是一代移民。这多半一代移民中,不乏有兄弟姐妹甚至父老还在大陆的,眼见日军大举侵华,他们要能坐视不理那才是怪事了。
“对济民兄所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好是趁国内大战尚未进入激烈阶段前,将兰芳民众在国内的家眷迁移到兰芳。若是不嫌弃西北偏僻,又能遵守西北法规,那迁到这边也可以。”对陈厥福所说的问题,赵振中也是一阵头疼,沉吟片刻后,却也只想出如此办法。
重生潜入梦南宋不咳嗽完本作品,和本书人物也有相关,可以一起看。书友订阅群137118014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 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 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