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内有大事,不见台谏。外有大事,亦不见台谏。众卿可知,朕的台谏官们在做什么吗?”
赵瑗一拍御案,振声道:“他们这些本应系天下之事、任天下之责的台谏官们,在弹劾杨沅和同僚因为一个女人斗殴,在弹劾杨沅与一对干娘义女来往密切!”
副皇帝阁下“嗤”地一声冷笑,撇嘴道:“有些人呐,张口仁义道德、闭口天下苍生!
可是除了别人裤裆里那点事儿,他什么都看不见!
这种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一定是事君不忠,事亲不孝,事友不信,莅事不敬之辈!”
杨沅马上奏道:“臣启陛下,我朝台谏之制,初时尚能做到宁鸣而生,不默而死。
台谏之制的败坏,始于王介甫。
王相公变法急于求成,遂将兄弟王安国的舅兄谢景温任命为御史台长官,又亲自推荐他人做谏官、御史……
台谏自此皆为王相公门下,台谏之制就此崩坏,从纠正帝相之错的谏官变成了党争者手中的一口刀。”
沈该听着,思维已经有点跟不上了。
不是,咱们不能讨论一下要不要派水师去金国海域剿匪吗?
怎么又扯到王安石和台谏制度了?
一件一件的解决不好吗?
赵瑗沉声道:“台谏之风败坏,始于王介甫干涉台谏。由此可见,台谏不可承宰相风旨。”
沈该终于忍不住了,立即出班奏道:“以臣观之,台谏若不可承宰相风旨,亦不可承人主风旨。”
赵瑗马上接口道:“沈相公此言大善,台谏官须得独立于行政,帝、相不加干扰,才能做到弹击之际无所顾忌而得尽公义!”
嗯?
沈该愣了一愣,他只是发现官家这是想把台谏收归皇帝控制,所以急急出班反对,将官家一军。
怎么就……
鹅王赵璩道:“台谏官,一个纠察、一个规谏,纠察规谏本应一体,纠察时自可规谏,规谏时当然是因为发现了该纠察之过错。
所以依臣看来,台谏不仅当独立于帝相之外,而且应该将台谏合流,两者事权归一。”
沈该听的又是一愣,台谏合流,那倒是一桩好事。
台谏官也是士大夫出身,台谏合流,可以大大增强士大夫对皇帝的监察规谏力量。
问题是……
台谏不受宰相控制……
沈该马上说道:“晋王殿下,台谏合流,权柄愈重了。
若不受钳制的话,那么岂不是要重演元丰改制之前故事?
政令但有所出,必遭台谏反对,以致政务蹉跎,不得执行?”
杨沅道:“所以说,台谏是约束帝、相之权的,台谏官也当受到约束才成。”
鹅王问道:“依你之见,又该如何约束台谏呢?”
杨沅道:“台谏官,当职低而权重;
台谏官之人选,须由宰执部堂之臣推荐,官家御笔选定。
然,台谏官必须规避大臣之亲眷、僚属和门生。且一旦任职台谏,不得与大臣往来。
再有,台谏常在,而台谏官不可常在。
一任知府尚有三年一换之制。倒是台谏官们,常常一做便直坐到告老还乡,此亦为一大弊端。
还有一点,就是台谏官们的‘风闻奏事’之权。
台谏官们常拿道听途说之语,就去参劾朝廷大臣,岂不荒唐?
臣遍翻古籍,寻其出处,在唐苏冕《会要》中发现了它的出处:
《唐会要》记载:御史收受词状,弹劾官员时,恐举告之人受到被劾官员的报复,故皆略其名姓,言曰风闻访知。
这,就是‘风闻’的来历了。
天生废材,遭遇龙神附体。继承了神龙的意念和能力,生鳞幻爪御水龙息行云降雨,肉身无敌。在这个人人都想屠龙的时代,李牧羊一直生活的很有压力。...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
远古时期,神魔大战,天地崩碎!人族少年身怀龙骨,炼真龙之体,闯神荒,探帝墓,天地因他而变!在这里!有女帝君临天下!有古兽只手遮天!有大魔祸乱天地!也有人族...
从高山晕倒的那一刻开始,世间多了一个医门传人。...
他是武林中最年轻的武学宗师,拥有神秘的绝对手感,可他现在却是一名普通的中医大学的大一新生,本想低调的学学医,看看病,恋恋爱,可在一次中秋晚会被迫表演中震惊...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