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章圣人的变迁
——《道德经》智慧之五
《道德经》第五章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之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冲。
好了堂主人今译之曰:
造化万物的天地无所谓仁爱,将万物当成祭神用的草狗;管理百姓的圣人也无所谓仁爱,将百姓当成祭神用的草狗:都是用过了就抛弃了,毫不吝惜。天地之间的世界,多像个风箱啊!看上去只是个虚空,但其中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实在;只要人不停地鼓动,风就会不断地产生出来。所以圣人用不着知道得太多,知道得太多反而会有所不足;只是保守着那个空虚的所在,按照自然的法则做事就好了。
我们不是万物有灵论者,不承认天地是有意识的存在,因此也自然不会承认天地与万物之间有“以”或“不以”的关系。因为天地在化育着万物的同时似乎也在摧残着万物,而且在化育什么和摧残什么时也没有明确的标准,甚至是连善与恶也并不加以区分的,所以我们也只好将其看成是无意的自然,这看法与《道德经》似乎也并没有太大的分歧。但这一原理并不能应用于圣人与百姓之间,因为他们都是人,都是有意识的存在。
当然,在更早一些的时候,也许作为人主的圣人和作为人民的百姓还真的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传说中的女娲和伏羲,一个能炼石补天和抟土造人,一个能演绎八卦和制书造契,那几乎就是有着超自然能力的神明。或许他们真的是大洪水后仅存的属于上一次人类文明的兄妹,他们之所以近亲结合是因为无奈;或者他们早已掌握了克隆人类的方法,只是所克隆出来的人类还只能是一些白痴;但我们却宁愿相信这一切都只是统治者们编造出来骗人的鬼话,而目的不过是想要自己的地位更为稳固而已。而这些所谓的圣人们之所以能“以百姓为刍狗”,不过是因为他们比百姓更聪明且更为阴柔了一些,而当时的百姓也许还真的是一些连狗都不如的东西。因此,说这些所谓的圣人们“不仁”是一点错也没有的,但说他们本就应该“不仁”却错了,难道他们天生的就是来百姓头顶上作威作福的吗?且“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在《道德经》里所谓的圣人自然都是指统治者,因此许多时候都是在为统治者出主意。既然作为统治者的圣人与作为被统治者的百姓都是人,这些统治者再聪明又能怎么样呢?因此与其“仁”就还不如“不仁”,与其“为”就还不如“无为”,所谓“多闻必穷,不如守冲”了。因此说《道德经》讲的是政治是不假的,而其所主张也同样是入世的,不过是更阴柔了一些罢了。但这一切也必以那些百姓愚蠢得连狗都不如为前提,而这一前提的形成又是统治者愚民政策的结果。
《庄子》的作者是个十足的无政府主义者,因此圣人在该书中便遭遇了厄运,几乎成了万劫不复的罪人和可以随意拿来嘲弄一番的小丑。其中闹得最凶的当数《盗跖》一篇,在这里不仅尧舜成了“乱人之徒”,孔子也成了“盗丘”。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他们要么为统治者,要么为统治者的帮手之故,与我们现在所要尊崇的圣人是并没有太大关系的。
我们现在要尊崇的圣人与是不是统治者无关,因为我们的社会至少在名义上早已进入到了没有统治者而只有管理者的民主社会,这些社会的管理者只是老百姓雇来为自己服务的仆人即所谓公仆。虽然有的“公仆”会心怀鬼胎但也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因为这时的百姓早已不是那时的百姓,即便有再多的《道德经》出世,也不能再让老百姓成为猪狗和牛马了。我们所要尊崇的圣人是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利益,并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其在与不在什么位置上是一点也不重要的;甚至也许就因为其处在了总统的位置上却因此成不了圣人了也说不定,因为正如《道德经》所云“多闻必穷”,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干上几年也就差不多了。就是你想再多在那位置上待几年也不行,因为法律所规定的时间到了,必须下台把位置让给别人不可。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 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 ...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简然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普通男人,谁料这个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她公司的总裁大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亚洲首富帝国集团最神秘的继承者。人前,他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商业帝国掌舵者。人后,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把她啃得连骨头也不剩。...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她不过是相个亲,结果直接却被抗去了民政局。她还不想结婚喂!权少,可不可以离婚啊!离婚?可以,先怀个孩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