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很多人都觉得这情节是不是太突兀了,原本郑薇是对陈孝正恨得牙痒的,怎么就突然喜欢上了呢?其实这样的例子,你回忆下高中或大学时代,肯定有遇过,例如一个女孩怎么就跟一个经常欺负她的小混混好上了?原本争锋相对的两个人怎么就突然变成打情骂俏了?其实这个情节的安排,恰恰彰显了导演或编剧深谙心理学,我们解构下整个过程,你就理解了:
一开始他们是怎么结仇的,是因为陈孝正为了维护他的模型,把郑薇推倒了,郑薇气的发狂,一直要陈孝正道歉,陈孝正拒绝道歉。
后来在校园路上郑薇再次撞见陈孝正,要求道歉依然被拒。
…
其实在这里,郑薇已经产生了「目的」,因为她觉得自己被对方伤害,这就是一种付出,于是要对方道歉,这就是寻求反馈,只不过还没到喜欢,或者说到这里郑薇还没觉得这是喜欢的感觉。然而陈孝正依然拒绝道歉,也就是依然不反馈。
这让郑薇更急了,对反馈需求更加强烈,那她是怎么解决呢?选择做出伤害对方的举动,意图这样能获得心理平衡,她把陈孝正的饭倒掉。本以为这样就能心理平衡,然而,陈孝正的回应,让她陷入了更大的负多巴胺状态。
…
陈孝正是这样对郑薇说的:「我向你道歉,算你赢了,麻烦你不要再出现我面前,我不知道你想要干什么,你想玩,很多人喜欢陪你玩,但是别来烦我,我没有你那么多无聊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条件像你一样可以把一碗饭随便浪费掉,你这样真的很令人讨厌。」
陈孝正这段话对郑薇杀伤力极大,先是否定了她的人品,直接指出她玩世不恭的状态,那句「也没有条件像你一样可以把一碗饭随便浪费掉」把自己立于道德制高点,让郑薇陷于愧疚,然后那句「麻烦你不要再出现我面前」,直接把反馈的希望给断绝了。
这段话,成功地让郑薇陷入更大的负多巴胺状,以至于室友一旦提起陈孝正这个名字,她就会暴怒。
…
然而暴怒完,一个人走在校园里,却打电话给电台诉苦,承认自己爱上了陈孝正。
郑薇是这样说的:「紫娟姐姐,我想知道,要是我每天都想着一个人,我明明就很讨厌他,可是又偏偏很想见到他,我一见到他,我整个人神经都绷紧了,但我要是听见他,看见他跟别的女孩子在一起,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他说我很烦的时候,我就很想哭,我想知道,我究竟是怎么了?」
…
以上整个过程,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激发的教科书式诠释。简单总结,就是郑薇因为陈孝正的训斥,产生不安、不忿、心烦意乱等负多巴胺状态,同时亦是因为郑薇一开始给自己设立了「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想让陈孝正道歉,弥补她,而这个目的一直没有实现,于是陷入了极大的负多巴胺状态。而摆脱这种状态的唯一途径,就只有找陈孝正,于是对陈孝正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感,而这个需求感最终会往性欲「异化」,于是对陈孝正产生了强烈的性冲动。
这时候有人就会傻傻的说,那我是不是只要伤害她,就能得到她的芳心呢?
随便去伤害一个人,对方只会觉得你是神经病,对你避而远之。
关键是结合阿德勒目的论,整个策略的出发点就是围绕着先让对方自己生成目的。正如前面所说,这个目的本身不需要有任何实质意义,可能是缘于对方的好奇、或是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只要对方自己生成了目的,并为这目的踏出了第一步,那么整个理论就开始生效。
对方是如何主动生成「目的」呢?这里就要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马斯洛可以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其地位不输弗洛伊德,大多数人可能对这个需求层次理论有多强大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首先,人类几乎所有的行为的动机都可以在这表里找到归纳,但这不算什么,我也可以简单的归纳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更好的繁殖呀,他真正厉害之处是点明了人类除了满足生理与安全需求外,其他所有的追求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交价值。
需求层次图里面,除了最底下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往上的都是跟社交相关——人都是具有社会性的。而需求层次图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命题,就是不同层次间存在垂直关联的联系,而且上层需求必然包含下层,例如安全需求必然包含了生理需求,因为安全的意义在于人能更好的获取生理需求,同时又可以反过来说,下层需求的实现也隐含了对上层需求的追求,那么每一个需求其实都隐含了对最上层「自我实现」的追求。
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都可以看成是相互寻求反馈的关系。
现在可以给出一个更深层的结论——「情感」的本质是主体(我)对客体(单一个体或群体)能承认主体(我)社交地位的认可的需求,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交认定」。通俗点讲,就是我期望你能认可我的社交地位,不管是两性之间的情人地位,还是亲人或朋友间的身份地位。
那么,上面那句「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都可以看成是相互寻求反馈的关系」这句话可以转换成:人与人之间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看成是一方追求另一方(或双方相互追求)对自身社交地位的认可。
怎么理解以上这段话呢?首先情感存在的前提必须有一个主体跟一个客体,如果你一个人在荒岛上就算有再好的生活条件,都不可能诞生出「情感」这种东西。而「自我实现」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所有的社交地位都必须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之上,甚至可以说社交地位的本质就是一种客体对主体的认可,我说我自己是皇帝没意义,要其他人认可我是皇帝才有意义,所以「自我实现」的需求本质是对客体认可主体(我)的需求,而这也是「情感」的本质。
有想过我们对「社交认定」的需求有多强烈吗?可能很多人对「社交认定」这样的概念很模糊,这里我们尝试具现化一下,不妨思考下这么一个问题,你觉得两性关系里,占主导的是对性的追求还是对社交认定的追求?或者说,你对另一半的需求感里面,是对性的需求占主要,还是对社交认定的需求占主要?
可能很多人凭直觉,说是对性的追求占主要,毕竟喜欢一个人是出于性欲嘛!但真的是这样吗?
那接下来尝试回答下面这两个问题:
1、你愿意接受你的另一半,在不减少与你相处互动时间的前提下,去跟别的异性谈恋爱吗?
2、如果现在有两个人给你选择做伴:一个是颜值不高、各方面都没那么优秀,但会对你忠诚与专一;而另一个是男(女)神,但非常花心,会同时有几个伴侣。但这两者陪你的时间不会有差别,你会选择哪一个?
相信大多数人在第一题里面会回答不接受,第二题选择前者。如果你也是这样,那问题来了,如果你觉得对性的追求是占主导,为什么不能接受另一半在不减少跟你相处时间的同时有别的性伴侣?你对性的体验不会有差别的啊,那为什么接受不了呢?
很显然你对性的追求并不是占感情的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对方的「社交认定」,你希望对方承认你是他(她)的唯一。
瞧,这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强大。
如果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跟阿德勒的目的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解释很多情感现象。
例如女职员爱上霸道总裁的故事经常会有。就我的经历,我遇到过不止一次有女性向我倾诉自己爱上了自己的上司,自己却控制不住自己。而她们的经历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在跟上司互动的过程中,都有经历过被上司斥责、打压、鼓励、赞赏、奖励。
——这就是很典型的负多巴胺与多巴胺状态的来回切换,她渴望被自己的上司认可,而这个认可又在不同层面都上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
首先,上司的认可直接实现了第四层「尊重的需求」,同时又跟自己的业绩挂钩,业绩又跟自己的收入挂钩,而收入是满足了第一、二层,安全需求与生理需求。同时又跟最高层「自我实现」相关。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生存,很容易。 生活,很艰难。 我族,要的不是卑下的生存,而是昂首高傲的生活。 我族,誓不为奴!...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 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 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