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天下日报内容丰富新颖,细细品读甚至能打发半日时光,一下子就抓住了绝大多数人的胃口,而且价格比小报便宜许多。
于是市面上的小报开始无人问津,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急得抓耳挠腮,想尽各种办法来挽回客户,甚至也降价到五文钱一份,依然没什么效果。
那些报摊的小贩还好,转而售卖天下日报一样可以维持经营,但编印小报的书坊报坊就傻眼了。
靠近下瓦子的兴庆坊就有这么一家专营小报的书坊,名为‘八闽记印坊’,东主是福建建阳人陈石林。
福建建阳和汴京、临安、成都是宋代四大印书中心,眼下汴京失陷,成都也是战区,因此此时市面上的书籍基本都是临安官私版和建阳版。
有句话说,“建阳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
虽然因为纸张和雕版材料问题,让建阳版书籍的质量比较差,但它便宜啊。
书的本质是传播知识,更便宜的价格使得福建本地的教育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因此成为‘科举工厂’。
有宋三百年间,总共录取了三万多名进士,其中福建籍就占了四分之一,可见其牛逼程度。
陈石林家早先也是在建阳开印书坊的,陈石林本人曾经通过了解试,来到临安应考,可惜名落孙山。
不过在临安发现了小报这个行业很有钱景,回家后就劝父亲搬迁到了临安来,这一干就是三十年,成为了临安小报业的扛把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靠着小报,陈家也攒下了不小的家业,日子过得也算风生水起,但天下日报一出,将八闽记印坊推进了寒冬里。
十几天过去,已经惨淡到一份都卖不出去了,即便以降价赊卖的方式分发到报摊那里,可放上两天后还是被退了回来。
望着院子里堆积如山的退货报纸,陈石林的脸比苦瓜还苦,口中自言自语地抱怨着,“你个堂堂燕王,放着荣华富贵不享,许多国家大事不管,干嘛要弄个日报出来和我等小民争利?弄就弄吧,还卖这么便宜,根本就不给人留活路啊!”
他哀叹着,拿起桌案上的天下日报研究起来,越看越想,越百思不得其解。
“这纸张虽然粗劣,可也比咱用的要好一些,新闻讲究时效,想来也是和咱一样用的活字,可怎么能做到字体这么小又清晰呢,这墨居然稳固而又不会过渗,所以一张纸两面都可以印……按理说,要做到这些精工细作,成本肯定远超于咱啊,凭什么还能卖这么便宜?难道燕王散财散习惯了,就是图个乐呵?”
活字早就发明了,优点很明显,但缺点也很多,大概性的总结就是木活字易变形、泥活字粗糙易碎、金属活字着墨性差且价格昂贵。
而且汉字结构复杂,当时制造字模的方法又是一个个手工雕刻而非铸造,对技工的要求非常高,不比整版雕刻更节省人力。
最主要是印出来书能看,但品质不高,毫无精美之感,不符合读书人的要求。
并且宋代早已具备强大的雕版印刷生产能力和相应的雕版印刷业阶层,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对新印刷技术并不迫切。
于是活字一般只用在佛经、黄历、小报之类的印刷上。
赵孟启指导着工匠们攻克了铸字、检字、油墨等难题,以此成型的印刷新技术,成本之低,是陈石林挤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的。
就在陈石林愁得要把手中报纸吃下去的时候,几个胥吏走了进来。
“陈员外,哥几个又给你送消息来了,今日可是有大料……”
陈石林苦笑,“陈某目前的境地你们也不是不清楚,收了你们的消息也没用啊。”
胥吏们也很苦恼,讪笑起来,“员外的苦处咱们自然知道,不过看在彼此合作这么多年的份上,您就行行好,把消息收了吧,这次只收您半价总行吧,您家大业大,也不差这三瓜两枣,哥几个却还等着钱买米下锅呢……”
有一说一,陈家小报能做大做强,也多亏了这些‘兼职记者’总能送来有噱头的秘闻。
苏恒重生平行世界,却发现这是大明650年,崇祯大帝是人类第一位灾变境强者,只身渡星宇,单手灭星球,无数高中大学,教导的是人体修炼进化学说,精英大学生飞天遁...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 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 ...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