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而扶南这个地方,也是三地最为重要的,我只要求优先换回一样东西。”
“棉花。”
袁熙详细向甄尧讲了棉花的样子和作用,“这件事情越快越好,最好能换回相应的种植加工技术。”
这是袁熙目前最为看重的,棉花相对于百姓如今用的葛,麻,毛相比,实用价值要大得多,更不说只有士族用得起的昂贵丝绸了。
《农书》中记载道:“其幅匹之作。。。茸密轻暖,可抵缯帛。。。且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获,比之麻,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
这是一种“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能够真正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准的农业作物。
在棉制品出现之前,普通百姓过冬极为艰难,只能用些陈年破絮混杂一些缫丝用剩的零碎脚料作为保暖填充物,塞到葛衣麻衣之中,也被称为“缊”,条件好些的,可以穿狗皮袍,仅此而已。
袁熙一直在打探棉花的消息,却发现此时中原乃至江东地区,没有种植棉花的任何传闻。
虽然后汉书里,有关于海南岛向汉武帝进贡棉花的记载,但从汉代到宋代,棉花种植始终局限于华南及以南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也非常缓慢。
直到宋代,黄道婆学会了黎族人纺棉的技术,并将其与中原纺织技术结合,改进了棉纺织技术,升级开发了新式纺车,由此中国的棉纺织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并极大带动了棉花种植的推广。
技术的改进和生产是相辅相成的,纺织技术上不去,种植棉花的收益低,百姓自然不愿意种,但种植量不多,工匠又没有动力改进相关的技术。
直到目前,袁熙所到之地,都没见过棉花,即使有,也可能是在极南的山越瘴疠地区小规模种植。
他的想法,就是将棉种引入适宜种植的北方地区,衣食住行,古人有时甚至将衣排在前面,盖因人可以饿几天,但寒冷时节没有衣服,则是一天都活不了。
更加关键的是,棉花是如此的优越,以至于其和相伴的棉纺技术,是能真正推动历史产生跃进式的变化的关键之物。
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棉花却很适合个体家庭独立生产,这导致从明朝起,我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变得更加内向而稳固。
明代徐一夔的《织工对》中记载:“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之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手提足蹴,皆苍然无神色。。。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明清时期,中国棉布年产量约有六亿匹,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六倍,社会经济架构也随之产生变化,甚至带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而且棉花不仅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有潜力巨大的战略价值。
东北关外之地,面积广阔,土地肥沃,但直到明朝以前的中原王朝,都很难在辽东半岛以北地区建立稳固、长期的统治。
直到明清时期,伴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东北地区的人口承载量才开始显着上升,这其中就和棉花的普及有相当大的关系。
所以说袁熙彼时虽授了幽州刺史,天下诸侯却不以为意,盖因幽州这地方,衣食住行极难达到中原乃至江南地区的水平,导致人口也上不去。
而袁熙根据后世的知识,却是找到了打开幽州大门的两把钥匙。
一是兴修水利,广种水稻,做到足食。
二是耕种棉花,发展纺织,做到丰衣。
一旦两者皆备,便能带动商业发展,而且纺织生产出的棉布,本就是上好的商品,便能带动北地的繁盛。
所以袁熙才不惜代价,也要占据广陵郡这个桥头堡,便是为了出海寻找棉种的港口,这本就是他计划的重要一环。
如今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他终于是踏踏实实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此时他面色凝重地对甄尧道:“棉花一事,是三地之中最为重要之事,事关今后十年,百年大计。”
在这里,武道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切切实实的传承,经过与科技的对抗后,彻底融入了社会,有了各种各样的武道比赛,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楼成得到武道一大...
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陆地延伸到哪儿,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
天书封神榜地书山海经人书生死簿! 九天之上,是为仙宫!...
火爆玄幻一滴魔血,照破山河万朵。一卷古经,湮灭日月轮回。一部神诀,埋葬诸天至尊。杨青玄得天命传承,修无敌之法,开启了一场碾压当世无数天才,通往万古不朽...
大周皇子周元,原本拥有圣龙之命,却被敌国武王以亿万大周子民为要挟,蟒雀吞龙,夺走其圣龙气运。 周元入祖地,遇夭夭重开八脉,再踏征途。 少年执笔,龙蛇...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