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原文】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译文】
这时候,须菩提向佛陀请示道:「佛陀!善男子、善女人,已经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应该如何保持那颗菩提心?如何降伏那妄想动念的心?」
佛陀了解须菩提再次启请的深意,微笑颔首之后,以无上慈和的声音说道:「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已经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应当如是发心:我应该发起无上清淨心,使众生灭除一切烦恼,到达涅槃的境界,如此灭度一切众生,但不认为有一个众生是因我而灭度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分别,那么,他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名为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的。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当年佛陀在然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
须菩提回答道:「没有的,佛陀!依我听闻佛陀所讲的意义,我知道佛陀在然灯佛那里,只是了悟诸法空相,所以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
佛陀听完须菩提肯定的答覆后,喜悦地说道:「很好!须菩提!实际上,我并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如果我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会为我授记说:『你在来世,一定作佛,名释迦牟尼。』正因为没有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可得,所以然灯佛才为我授记:你在来世,一定作佛,名叫释迦牟尼。
「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就是一切诸法体性空寂,绝对的平等,超越所有差别的执着。佛陀已证入此理,因此才名为如来。如果有人说,我得了『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叫做佛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只是为了令众生明了修行的趣向,方便设有无上正等正觉的假名。
「须菩提!我所得无上正等正觉,是虚实不一,不能执为实有所得,也不能执为空无,因为一切诸法万象,无一不是从此空寂性体所显现的,所以,如来说一切诸法都是佛法。
「须菩提!所说一切法,只是就随顺世谛事相而言,就空寂性体的立场,一切万事万物,都不是真实的,以此显发的事相,而立种种假名。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回答道:「佛陀!您说过:『这高大健壮的人身,毕竟是个无常虚假的形相,缘聚则成,缘尽则灭,所以不是大身,只是假名大身而已。』法身无相,又哪里有大小形状呢?」
「须菩提!菩萨也应当明白这些道理,如果作是说:『我当灭度无量的众生。』他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个法名为菩萨,如果有当度众生的想法时,就有人我的妄执,能度所度的对待,所以我说一切诸法,都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等四法的分别。
「须菩提!如果菩萨作是说:『我当庄严佛土。』就不能名为菩萨,因为落入凡夫的我见法执。为什么呢?佛陀说的,庄严佛土,并不是有一真实的佛土可庄严,只是为了引度众生,修福积慧,涤除内心的情念妄执,而假名庄严佛土。
「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无我的真理,那么,如来说他是真正的菩萨。
【注释】
*至第十六分为止,须菩提对于「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道理,已然了悟于心,但唯恐诸弟子们粗尘已遣,细惑难去。因此,此分以下,再次启请佛陀终究「住」、「降」之意,以去微细无明。所以,佛陀亦以己身上事示之,使知人空法空,究竟无我之妙理。
佛陀说法,有所谓的「三周说法」:第一法说周,就是把经文的真理说出来,是为上根利智的人说;第二譬喻周,是顺应根性比较钝的众生,用种种譬喻再次推衍真理;第三因缘周,用因缘故事将义理做更进一步的叙述,使听经的众生了彻明白。
这三周的说法方式,有时连用,如《法华经》即是;有时是两番嘱累,像《金刚经》。嘉祥大师曾指出,本经的初番问答是般若道,次番问答为方便道。般若道是体,方便道是因,两者相辅相成,体用不二。
*此处可从两个层次来说:(一)自菩萨而言,如果菩萨存着我灭度一切众生的心念,那么就是落于人、我分别的陷阱里,有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差别心,这一念生起,便「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时时都起分别念、处处都见分别相,有念有相,灭度时,那里还能不分别卵生、胎生、有色、无色的一切众生呢?既然不能平等灭度一切众生,当初所发的菩提心也等于是空谈了,怎么还能称得上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呢?所以,佛陀说:「即非菩萨。」(二)自众生而言,度众生乃是在度自性众生。在后面第二十一分里,佛陀开示了众生者,「彼非众生」的观念。为什么彼非众生呢?溥畹大师说:「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在真如之内,众生与佛是平等不二的,所差别的地方,是在「佛乃已度之众生,众生即在迷之诸佛」。所以,虽然灭度一切众生,事实上无众生可度,因为众生本自具足真如法性的缘故。菩萨只不过是示现众生自己本有的,令他悟解本知本觉而已。
授记:
诸佛预知弟子某世证果,及其国土、名号,而予以记别。
释迦牟尼:
为娑婆世界教主之佛名号。释迦,为其种族姓;牟尼,是能寂、能仁之义。
如来:
如,是不变的、静默的法身;来,是随缘的、变化的应身。应身纵有千百个,法身仍然是原来的那一个。
无我法:
即是「人无我」、「法无我」的二无我,亦名二空。「我」是妄情所执的实体,而此实体,人法都无,毕竟空寂。人无我:人为五蕴假合,因业流转,没有一生不变的实体。法无我:不论佛法、世法,皆为依缘假立,对待而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
一代神王唐三,带着一点神识在宇宙中遨游,寻找妻子转世重生的世界。在神识的牵引下,他来到了一个叫做妖精大陆的地方,而他却发现,这是一个人类为刍狗的世界...
她不过是相个亲,结果直接却被抗去了民政局。她还不想结婚喂!权少,可不可以离婚啊!离婚?可以,先怀个孩子再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 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 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
大人,不好了!沿江三省灵异爆发!申请支援!什么?我得赶紧躲起来大人,您身为阎罗难道不想振奋一下军心来个视察吗?视察哪里有小命重要!...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